1、【三毒】(术语)又曰三根:一、欲毒,引取之心,名为贪。
2、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,引取无厌者。
(资料图片)
3、二、嗔毒,恚忿之心名为嗔。
4、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。
5、三、痴毒,迷闇之心名为痴。
6、心性闇钝,迷于事理之法者。
7、亦名无明。
8、此有二种,痴毒独起,名为独头无明。
9、与贪毒共起,名为相应无明。
10、贪毒等,必与痴毒相应而起也。
11、智度论三十一曰:“有利益我者生贪欲,违逆我者而生嗔恚,此结使不从智生,从狂惑生,故是名为痴,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。
12、”大乘义章五本曰:“此三毒通摄三界一切烦恼,一切烦恼能害众生,其犹毒蛇,亦如毒龙,是故喻龙名为毒。
13、”止观五曰:“四大是身病,三毒是心病。
14、”同六曰:“心起三毒,即名三毒。
15、”智度论十九曰:“一切三界无常,为三衰三毒火所烧。
16、”涅槃经曰:“毒中之毒无过三毒。
17、” 【三毒】﹝出法界次第﹞毒者毒害也。
18、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,故名毒也。
19、[一、欲毒],引取之心,名之为贪。
20、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,引取无厌,是名贪毒。
21、[二、嗔毒],忿怒之心,名之为嗔。
22、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,便起忿怒,是名嗔毒。
23、[三、痴毒],迷惑之心,名之为痴。
24、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,颠倒妄取,起诸邪行,是名痴毒。
25、 【三毒】谓欲、嗔、痴。
26、《四解脱经》云:“三毒感三涂,嗔忿火涂;悭欲刀涂;愚痴血涂。
27、 【三毒】对于种种之境,所感受者,于是起想。
28、其想有三:一、欲 对于顺境,所感乐受,而起贪欲之想,是谓之贪,贪者染着为性。
29、二、嗔 对于违境,所感苦受,而起嗔恚之想,是谓之嗔,嗔者憎恚为性。
30、三、痴 对于违顺诸境,苦乐诸受,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,是谓之痴,痴者迷暗为性。
31、此三谓之毒者,毒以沉毒为义,从喻得名。
32、如毒蛇毒药,触必伤人,服必伤命。
33、此三亦尔,能害众生,坏其善心,故名为毒也。
34、 【三毒】欲、嗔、痴。
35、欲是贪爱五欲,嗔是嗔恚无忍,痴是愚痴无明,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,故名“三毒”,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