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我们人体是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,来保持体内的水分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,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,而肾脏就是尿液的“生产者”。
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、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泄产生尿液,一旦肾脏出现损伤,会从尿液中显现出来。蛋白尿就是肾脏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。
正常的尿液蛋白成分分子量低于70000Da,主要为带正电荷的蛋白可能滤入原尿中。近端肾小管可重吸收原尿中95%以上的蛋白,每天终尿中仅30-150mg的微量蛋白,并主要为白蛋白排出。
蛋白尿主要分为7种:
假性蛋白尿、生理性蛋白尿(功能性蛋白尿)、体位性蛋白尿(直立性蛋白尿)、病理性蛋白尿(肾小球性蛋白尿、肾小管性蛋白尿)、溢出性蛋白尿、组织性蛋白尿。
假性蛋白尿
1、尿液中如果混有血液、脓液、炎症分泌物等以及月经血、白带等,在常规的蛋白尿定性检查中均有可能呈阳性反应。
2、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或冷却后,可析出盐类结晶,使尿液呈白色的浑浊样,容易被误认为是蛋白尿。此种可通过加温或加入少许醋酸使浑浊的尿液转清,以帮助分辨区别。
3、尿液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,或尿道炎症分泌物,尿蛋白检查可呈阳性。
4、淋巴尿,含有蛋白较少,不一定呈乳糜状;
5、有些药物通过尿液排出(如利福平、山道年等),会是尿液浑浊类似蛋白尿,但是蛋白定性反应呈阴性。
生理性蛋白尿
因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蛋白尿,比如泌尿系统病变、一过性蛋白尿、发热、寒冷、剧烈运动等应激反应导致的蛋白尿等,这类一般症状比较轻,原因消除以后,蛋白尿会迅速消失。
体位性蛋白尿
又可成为直立性蛋白尿,可能是由于人体直立位时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,导致局部静脉压增高所致,卧位休息后蛋白尿即消失,此种蛋白尿多发生于瘦高体型的青少年。
肾小球性蛋白尿
多位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的,一般以白蛋白等中、高分子蛋白为主,尿蛋白定量>2g/24hr,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。肾小球性蛋白尿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。
肾小管性蛋白尿
由于近端肾小管病变、尿蛋白重吸收功能受损所导致,尿蛋白漏出以小分子蛋白为主,常见于各种间质性肾炎、肾小管酸中毒、重金属中毒、药物以及肾移植手术后。
溢出性蛋白尿
此类蛋白尿表现为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,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(血红蛋白、肌红蛋白、轻链)异常增多,漏出多为小分子蛋白,尿蛋白定量一般不太高。
组织性蛋白尿
肾脏素质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导致的一种蛋白尿,多位轻度蛋白尿,此种类型相对少见,一般蛋白尿量的多少和肾脏病变程度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。
此7种蛋白尿为常见的蛋白尿类型,一旦发现蛋白尿,大家不要惶恐不安,蛋白尿不等于肾损伤,更不等于尿毒症。
目前很多类型的蛋白尿是可以治疗的,只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控制好血压血糖,按照医嘱合理用药,定期检查,就能稳定病情。
如果您对肾病治疗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随时来咨询我们专业的肾病医生。